資訊科技帶動文藝復興—粟四維教授網站首頁說明
這網站首頁的繪畫是拉斐爾(Raphael)在公元一五○九到一○年所畫製的School of Athens。有人翻譯成雅典學派﹐我則稱「雅典哲像」。許多重要的希臘時代的聖哲都入畫中。有人問我﹐為什麼一個資訊管理的教學網站會以一件藝術作品做為首頁﹖答案有二。第一﹐這件藝術作品脫離了傳統西洋繪畫的主題﹐描寫的不是田園山色﹐不是王公貴族﹐也不是神明或使徒。畫中人物有科學家﹐也有哲學家﹐而且許多人是兩者兼俱。就以拉斐爾同一時期達芬奇(Leonardo da Vinci)所扮演的柏拉圖而言﹐他是哲學家﹐但他的學說開啟了科學研究的先河。此外畫中的亞理斯多德既是哲學家、倫理學家﹐又是動物學家、生物學家。畢達哥拉斯發現三角定理﹐同時又是個哲學家、修道士。時序較晚但也在此畫出現的托勒密則是天文學家﹐但他的天文學卻又不脫離占星術的色彩。所以﹐這幅畫不僅是藝術品﹐也是學術的象徵。尤其畫中各種學術人物俱陳﹐也反映出了資訊管理的特點﹕資訊管理既是科學﹐也是管理﹐又是藝術。
其次﹐「雅典哲像」成於文藝復興時代的高峰時期。當時學者和藝術家﹐不﹐應該說是「文藝復興人」﹐無不陶醉在一個新的創作氛圍裡﹐憑著新發現的理論和技術﹐創造傳世作品。當時的文藝復興﹐一如而今的資訊革命。縱觀歷史﹐社會的變遷可以說是思想和傳播技術交互作用的結果。就以文藝復興而言﹐十四世紀的唱遊詩人佩脫拉克(Petrarch)就已經提出文藝復興的概念﹐追求古典希臘羅馬輝煌成就的願望﹐早就埋藏人心。然而﹐若不是公元一四五三年東羅馬帝國滅亡﹐教皇設館開始翻譯原以希臘文寫成的古籍﹐使得歐洲人真正認識古典哲學科學﹐文藝復興終究只能是歷史上一閃即過的概念。文藝復興流傳無數不朽畫作﹐但繪畫成為文藝復興的標竿藝術作品﹐主導其推進繁衍﹐關鍵在於油畫材質技術的成熟。文藝復興間接引導了宗教改革(Reformation)﹐但若不是古騰堡發明可攜式活字印刷﹐使得馬丁路德貼在衛丁堡大學教堂(Wittenberg)門上的、批判羅馬教皇的「九十五論」(Ninety-Five
Theses﹐或譯九十五條論綱)可以廣泛流傳﹐宗教改革是不可能徹底改變歐洲歷史﹐甚至人類歷史的。之後理性主義興起、啟蒙運動、工業革命、飛機軍械、原子彈相繼發明﹐乃至今日的資訊革命﹐都改變了人類的各種面相。甚至當前物理學界的顯學—超弦理論﹐整合解釋宇宙的相對論和解釋微分子的量子力學、提出宇宙為十一維以上空間、從理論上解釋宇宙的起源﹐似乎又把西方精神文明的依歸—基督教的、甚至東方佛學的宇宙論﹐和科學的宇宙論做一嶄新的整合和詮釋。這些再再顯示﹐科技不僅是人類文化和文明的助力﹐甚至是人類歷史的主角﹐也有可能為人類帶來精神上、宗教上新的認識和突破。
二十世紀以來的科學哲學家們思索人類心靈的出路﹐對科技主宰人類生活、社會、思維、心靈、甚至未來憂心忡忡。然而﹐君子役物,小人役於物﹐資訊科技今天終究在人類理性的光輝之下加薪醞火﹐而沒有反噬人類﹐這是因為人類運用資訊科技在管理上、在藝術上、在創意產業上開新疆、闢新土﹐使得人文與科技融合。管理再也不是單純的管理﹐e-Commerce、ERP、CRM、e-Service
延長了商業領域的觸角。在創意產業上﹐資訊科技帶動了新一代的電影、娛樂、工藝等產品。系統分析、SCM﹐不僅使得生產線更為合理有效、更讓內部生產流程和產品的設計、服務形成一體﹐使得一件產品再也不只是功能的提供者﹐而是價值的提供者。從這角度來看﹐此資訊管理網站以拉斐爾的「雅典哲像」為主題﹐不只是版面的美感呈現﹐而是期待著藉由資訊科技﹐人類的未來能夠不斷地形成文藝復興的浪潮。